Monthly Archives: May 2008

转载: 许知远:灾难、遗忘与不朽

  前面两节比较主旋律;第三节最后一段开始比较好看。灾难过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多一点反思? 引用 许知远:灾难、遗忘与不朽 (ZZ)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许知远     一 那是1935年吧。希腊诗人尼可斯·卡赞扎斯基正在中国旅行。在北平城的一座四合院里,在为一位90岁的老太太祝寿的锣鼓声中,他和一位中国老外交官进行了一番谈话,后者曾是驻法国大使,“讲一口古怪的法语”。 “您们不害怕吗?”远道而来的诗人问退休的外交官,因为一些日本人正试图从满洲进入华北,而共产党也在向北。 “共产主义年轻。日本年轻。中国是不朽的”,老人微微一笑,在沉默一下之后接着说,“您知道吗,在大象身上有许多皱,里面集满了寄生虫。许多鸟飞来,落在大象身上,啄食寄生虫,为大象清理身体。中国是大象。” “难道您不怕中国的其他敌人吗?更大的,比方说,鬼,水灾?前几年,长江泛滥,淹死了3千万人。” 老者继续保持着他的微笑,耸一耸肩:“3千万算什么?中国是不朽的。” 我是在那本《中国纪行》的小书中阅读到这个片段,它是如此鲜明的印在我的记忆中(虽然我不相信那3千万的数字,它可能是一个旅行者的道听途说)。1920年代到1940年代,中国曾迎来很多著名、或者日后将很著名的访问者。从罗素、毛姆到W·H·奥登与海明威,他们中的很多人被灰色城墙、画着油彩的戏剧脸谱、园林、屏风、淳朴的农民或许还有裹小脚的女人所吸引…… 对于其中一些刚刚经历过第一世界大战的访问者来说,欧洲国家间相互残杀令人厌倦和绝望,而中国或许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新可能——他们没有欧洲的竞争与残酷,有的是西湖边轿夫的微笑。而对于在30年代到来的更年轻的旅行者来说,他们愿意目睹的则是一个古老国家的新生,这个国家饱受饥荒、殖民者、内战、自然灾害的侵袭,但是它正准备在洗礼中获得重生。 在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时,我几乎可以感受得到埃德加·斯诺最终抵达延安时的喜悦,沿途他看到了那么多尸体、饥饿与哀嚎的人群、官吏的腐败……中国共产党则代表着崭新的生命,能够将这个国家的从混乱与溃烂中解救出来。 灾难塑造了这个国家的气质。因为要对付无穷多的水患,我们塑造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官僚体制;因为生活中充满了太多无常,我们容易把命运交给上天;我们还形成了自己的突出性格:忍耐、坚韧也消极、记忆特别短暂、倾向于神秘主义的看待世界……所以,当卡赞扎斯基来到中国时,他发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总被看不见的力量所左右,人们害怕乌鸦、狐狸及特别的日子;人们用喧嚣的音乐、吵闹和吃喝,来庆祝死亡;用沉浸在一个又一个戏剧,来逃避现实……而这个国家依靠着她的迟缓、辽阔、人口众多,还有在瓦砾中欢笑、煮食、生育子女的生命力,来渡过与吞噬一次次灾难。有时候,仅仅因为更大的灾难到来,人们就忘记甚至制造了另一次灾难。斯诺目睹着陕西的饥荒,但日本人到来更为恐怖,于是两年后,国民党政府炸开了花园口的黄河堤坝……     二 卡赞扎斯基的中国已离我远去了,那个让斯诺抱有强烈同情与期待的组织已经领导了中国将近60年。自从19世纪末期以来,中国人就受困一个孱弱的中央政府。它不能应对农民起义,它不能驱逐外国的入侵和羞辱、也同样在大规模自然灾害前不知所措。 在从1899年—1901年的陕西那场不断出现“人肉体相食”的大饥荒中,受灾地方不可能从北京获取任何支持,因为慈禧太后在1900年8月15日那天仓惶出逃——她一开始支持的义和团导致了八国联军的到来。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就像沃尔特·李普曼对大多数落后地区所做的形容——“人们渴望被统治”。这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以个人之力、家庭之力,来对抗时代的震荡。 1949 年后的中央政权足够强大,它可以团结人们建设工厂、研制原子弹、修建水库……但是,它制造的灾难甚至不比它带来的建设少。在面对1959—1961年的自然灾害时,大批被饿死的人要归咎于政治决策的失误;1976年的唐山地震,我们有强大的解放军、能调动各种资源,却因为资讯的不畅、官僚主义的作风、封闭的心态,而使死亡数字达到了不该抵达的高度…… 我隐隐意识到提及这些令人反感。在电视画面上,报纸版面上、互联网页面上是那些场景:担架上的死伤者、废墟与瓦砾、大批的解放军、排队的捐助者,还有忧心忡忡的总理……滚动的字幕不断提示着最新的悲剧和进展。在5月14日下午16:49分这一刻,我截下的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Sohu.com的新闻页面的一角——           5000官兵成功空投灾区 救援部队有人受伤     救灾:     [16:18 成都军区再派32600人前往增援][滚动 幻灯]     [15:34 温家宝乘直升机前往汶川][15:32 距震中40公里未抢通]     [15:24 直升机运走映秀大量伤员][15:03 战士坐冲锋舟抵灾区]     [14:48 女孩被埋两天有生命迹象][14:27 无人机将赴灾区航拍]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新闻与政治 | 4 Comments

炫色印度-(4)Varanasi,这里是天堂,这里是地狱

Varanasi,瓦拉纳西,伫立恒河两岸的城市。印度人相信这是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在这里死去,骨灰撒入恒河,是许许多多印度人一生的梦想。但这里也可以是地狱:肮脏污秽、满目疮痍,人们光着脚踩在满是牛粪垃圾的街上。夜里据LP说会有ganster出没,这里的客栈一般10pm就锁上大门。天黑之后走在河边,浓重的雾气笼罩着那些灰色的石阶和石板路,这种情景气氛最适合拍恐怖片。旁边站着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印度男人,黑黑的脸膛陈得他们的眼白分外醒目,他们低声交谈着,目光扫在我们身上,那时候我觉得汗毛都竖起来了。我和同伴一前一后默不作声的低头快速通过,直到走进了有许多灯光和人流的街上,才如释重负。–这是我们在除夕之夜的经历。这也是我在印度唯一感到不安全的一次。 但是没有去过Varanasi的印度之旅是不完整的。这里有印度文化的精髓,这里你能最真切最深刻的了解印度,这里是最印度的印度。我喜欢这个谜一样的城市;如果有机会,我希望可以像路上遇到的许多外国游客一样,在那里住上十天半个月。 2008.2.7 Varanasi 雾 早起就是大雾弥漫,不过还是如约赴我们的boat ride,Rs200一个来回,说是要2h,后来发现1h足够,船夫磨洋工而已。6:30船夫就在楼下等我们了,准时出发。 boat ride看的是在河阶(即ghat)上沐浴和做puja(一种印度祈祷礼)的人群。花花绿绿的衣衫,形形色色各路人等,以及一船一船载着游客簇拥着的小船。清晨很冷,我穿着抓绒还是冻的瑟缩成一团,在这灰色的天空下,灰色的河流中,看那些ghats上虔诚的人们用这污浊不堪的圣河之水沐浴洗漱,以求洗净罪孽或是求得神明保佑的健康。 (下图为河边的火葬场) Ghats上的人群 做Puja的人群 印度苦行僧 午饭后check out,行李寄存在火车站的cloak room(就是行李寄存室,通常需要有本站车票才可以寄存,每日Rs10),然后打车去了deer park–鹿野苑。毗邻鹿野苑的是一个叫做Sanarth的废墟,曾经是佛祖讲道之处。根据玄奘法师的记录,这里曾有若干辉煌的佛塔,而此时仅存废墟。不过在距离喧闹不已的瓦拉纳西这样近的地方,能有一个如此安静之所在也实属不易。看起来这个遗址公园更像是一个本地人谈情说爱的场所,许多印度青年男女在树下卿卿我我,草地上还有一些藏族家庭在野餐。 旁边有一个迷你博物馆,只要Rs2,于是走马观花一圈;又顺便看了下附近的中国寺庙,居然还是北京的法源寺捐建的,我称之为法源寺分号。 因为惦记着我放在大包里、寄存在火车站的钱袋,早早回到火车站取行李,竟然找不到存包的收条,费了好一番周折和无数口舌、填了一张表格之后,终于从conductor(大概是火车站站长)那里得到了取走行李的许可。这位头发花白的conductor看到我在挂失申请表上填写的职业是lawyer,跟我说说他还是第一次遇到lawyer来这里挂失的,我赶紧说,是啊,lawyer一般不会像我这么粗心大意。然后说起世界经济,我第一个反应是:难道他想要小费?……后来发现是自己小人之心了,惭愧惭愧。 背上包去火车站对面巷子里的Mandarin吃饭,作为对Varanasi的告别。这是在LP和chiru的攻略中都有所推荐的馆子,一个闹中取静的休息的好地方。晚上火车去Agra,车上游客很多,隔壁的隔壁还有俩日本人。

Posted in 旅游 | 6 Comments

炫色印度–(3)Varanasi,Older Than History

先说一下开始的路:北京飞KTM(阴错阳差的没有直飞德里)–乘大巴去Pokhara–bus到Sunauli(尼泊尔印度的边境城市)–过境到达印度的Gorakphur,在移民局检查护照visa之后在护照上盖章(我们在这里还被移民局的阿三敲诈要收200卢比,坚持不给,然后放行)。 以下开始我的游记连载,随着当时的日记,慢慢重温那29天的贯穿印度南北之旅。 2008.2.6 Varanasi,雾 昨晚因为火车人太多,临时改变计划在Gorakphur停留一晚,住在LP推荐的火车站对面的Elora,Rs250一个double room,很烂很脏,勉强睡一觉了。在火车站买到今天5:45am去Varanasi的车票还是SL(sleeper,即普通卧铺),很满足了。印度火车的硬座车厢是不对号的,拥挤程度大致相当于上下班高峰时间的300路或者地铁1号线的拥挤程度的5倍。看着那些人大包小包拼命往上挤,好像车厢都要被塞的膨胀变形了一样。在这样的车厢里过一晚太可怕了。 今天一大早奔赴火车站,原来是始发车,车上很空。我们的车票上没有座位号码,问了n多人之后才明白原来我们的票是不对号的。因为这是到孟买的列车,而我们只坐短途,就不对号了,随便躺。中午时分火车到了Varanasi,先是Varanasi City站,这是新站,5km之后便是我们要前往的Varanasi JN(即Junction,在印度多将十字路口等称为junction)站–而这漫长5km走走停停用了至少半小时,在1pm左右终于可以下车了。 随着人流出站,在车站的公用电话亭给Leela GH打电话确认住宿信息,之后rickshaw(三轮车,印度最常见的交通工具)Rs50到旅店附近,步行穿过若干曲折的羊肠小道,向若干人打听Leela GH之后终于找到了这个恒河之畔、有着“Ganga view”的小旅店。这家店是一个著名的印度旅行网站Indiamike上若干人大力推荐的,当看到房间的简陋、狭小和污渍斑斑的床单之后非常失望,而老板一再推销更是令人厌烦。double room是Rs300,面朝恒河,有一个阳台,风景不错。 Varanasi,"Older than history“,马克吐温这句被无数游记引用的名言,是我亲眼见到这座城市之前对它的所有想象的来源–一个无比古老的城市,印度中的印度,所有的石头都浸透了历史。而目之所及,感受最强烈的不是历史,而是令人绝望的贫穷与肮脏。并非我厌恶这里,只是那阴霾的天空、污浊不堪的河水、布满牛粪与垃圾的街道、随地当街大小便的男人、刺耳的rickshaw,以及或许更主要的,我自己郁郁的心情,使得Varanasi这座圣城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座灰色的城市,沉重而压抑的铅灰色。 下午在恒河边漫步。今天是除夕,此刻我感到孤单和委屈。日落后穿行在大街小巷中寻找中餐馆,梦想吃一顿饺子,无意中走到举行祈祷仪式的ghat,庆幸到的还不算太晚,险些就错过了–这可是来varansi必看必去之地。 出发之前看过discovery的介绍,这些主持仪式的红衣僧侣均应为婆罗门;但现在也有破除种姓界限、由其他种姓甚至是贱民来担任的趋势。这些看起来20到40岁之间的男子,比一般印度人略高,个个仪表堂堂,估计在选拔时对外貌身材也有要求。 几名僧侣面向恒河,先是舞动手中火把,然后是一系列其他繁复的动作。他们身后坐着声势浩大的印度善男信女们,仿佛此时在Varanasi的全部民众均聚集于此。游客们有的混迹于local people之中,有的像我们一样站在僧侣下面的台阶上观看拍照。 仪式大约7:30pm结束,之后我们去了一家LP推荐的屋顶餐厅,有2个印度人正在演奏印度音乐,是那种神秘的悠扬。我在路上买了masala dosa和samosa,这就是我的年夜饭了。如果当时知道之后的一个月里几乎天天都是这些东西,我一定不会选择在大年三十晚上吃这些……为了以示庆祝除夕,我们把在尼泊尔买的廉价烈酒兑上很多的可乐,味道还不错呢。

Posted in 旅游 | 3 Comments

炫色印度–(2)艳遇与骚扰

女性,特别是年轻单身女性,在印度旅游的一个每天都会面对的问题就是骚扰与反骚扰。我在出发之前看了半个月的防骗防盗防骚扰大全,因此对印度男性搭讪抱有相当高的警惕,外加天性腼腆含蓄,因此基本在印度人身财产皆平安;即使是后来一个人旅行的时候,也只发生过一两次不愉快。对比在台湾“背包客栈”网上看到的时常被印度男人“袭胸摸臀”以及语言骚扰的遭遇,我还算一路轻松。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或许对各位想去印度的女生有所帮助。 1。着装。一定要保守宽松,毫无疑问。除了在Goa的beach,其他地方我一直都是宽松的户外速干衣裤。女款牛仔裤一般都比较贴身,因此不建议穿着。记着,把你的曲线掩藏的越严实越好。 2。关于被注视。刚到印度就会得到被四周的人们行“注目礼”的待遇,并且他们可以执著的以各种舒服不舒服的姿势(比如扭着脖子、仰着头)牢牢的盯着你看半小时。开始很不习惯,特别是当他们露出一口白牙、展现出一副灿烂无比的笑容盯着我的时候,看的我都脸红。有些游客会勇敢的stare back,我胆小,一般都回避对方直视的目光。后来看Lonely Planet介绍,被人stare时,不要反过来也盯着他们,否则会被误解为对他们有兴趣。 3。关于搭讪。搭讪和touts简直像苍蝇一样无处不在嗡嗡作响,特别是在游客密集的地方。虽然被人搭讪可以提高自信、在无聊时解闷,但是鉴于前人经验,我宁可一个人闷声不响–在问过那三大经典问题之后(Where do you come from? What’s your name? What’s your job?),如果搭讪的是个印度男性,后面八成会七拐八拐把话题转到sex上去。我可不想跟他们讨论这个,于是通常以一种礼貌的冷淡态度早早结束对话。所谓礼貌,就是谈话时面带微笑;而冷淡,则是能用一个字回答绝不说两个字,回答完问题马上转移目光看向别处。总之,清晰的传递“我对这场谈话没有兴趣”这个信号。这一招很有效哦,通常对方看我不想说话也就不自讨没趣了。在被问及是否married,我都回答yes(一开始很不习惯,后来就撒谎不脸红了)。 不过大多数、或者说绝大多数印度人通常对女性都是彬彬有礼的,大多属于有贼心没贼胆,只要不给他们可乘之机就不会有什么麻烦。当然,我这样时刻高度警惕着无疑会错失许多深入交谈、了解印度文化的机会,只是于我个人而言,宁可错过这些机会也不想被人骚扰。如果你不是太介意,接受他们的搭讪或许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另外一个大家都很关心、反复被问起的就是“有没有艳遇”……每个搭讪的背后可能都是一场艳遇,不过都被我扼杀在摇篮里了。当然,不管有没有艳遇我都会义正词严的说“没有”,哈哈。

Posted in 旅游 | 2 Comments

炫色印度–(序)

去年五一去尼泊尔的chitwan公园时,向导在chitwan的一条宽宽的河水边告诉我,大河的对面就是印度;而这条河流到印度之后,就叫做恒河。 去年秋天去阿里时遇到了Z,他说他也想去印度。我说,好啊,一起去。谁能想到,几个月后的08年春节,真的要去印度了。 一切都来的太突然。我从新藏线回来之后有一搭没一搭的用了2个月时间终于做完了其实两周就能搞定的申请文件,正在有一搭没一搭的找工作,某天Z突然说,春节想去印度。啊,印度,在我的想象中像一千零一夜般美丽迷人的地方。于是脑子里装不下别的想法,去印度的热情占据我全部心思。然后就是签证、定行程、定机票、定印度国内火车票……那段时间我甚至会因为路线、订票的问题晚上睡不着。因为Z只有15天时间,我需要研究出一条性价比最高的路线。最终行程是: (北京- 尼泊尔)-Varanasi – Agra – Jaipur – Mumbai – Goa – Kochin (Z在这里搭虎航飞机离开印度,后面我一个人溜达)- Mudurai – Mysore – Chennai – Pondicherry- Chennai – Darjeeling – 尼泊尔 – 西藏 -北京 全部行程大约50天,其中印度境内29天。在北京办理印度旅游签证一律只有30天,我真希望可以呆的更久。除北京-加德满都机票外,花费大约800美元,其中购物约200美元(买书十余本约100美元)。印度消费不高,如果很省的话,可以控制在平均每天10美元;我稍微奢侈一点啦,馋嘛,所以虽然在住宿交通上尽量节约,但是不太亏待自己的嘴巴;另外在南印坐了几次空调车,这也增加了不少成本。 河童老先生两次深入造访印度,尚且称其为《窥视印度》,而我这29天,只能说是对这片南亚次大陆的匆匆一瞥了。很多朋友第一个问题都是,印度怎么样,印度好玩吗?印度很好玩,印度很有趣。我不会用美丽来形容她,因为无论是风景还是美食,她都不及中国;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印度给我的印象,是interesting,或者facinating。因为那复杂奥妙的宗教和文化,和捉摸不透的印度人。套用印度的官方口号,incredible India… (我曾经想将这篇游记名为“看不懂的印度”,后来觉得听着太像科教片了。) P.S. 拖了这么久,终于印度游记浮出水面。这次旅行结束后不久,我又去了东南亚;至于缘由,或许后文中会有提及。再回到我温暖的小窝时,翻开当时写的旅行日记,仿佛重又身临其境,想起旅途中那些人那些事,不由感慨世事无常。"Life is like a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旅游 | 3 Comments

浓情巧克力蛋糕

  上个月一个好友从比利时回来给我带了2.5kg的比利时黑巧,于是最近迷恋上巧克力蛋糕,平均2天做一个派发各界友人,收到好评无数,心里美滋滋的。(还没有领蛋糕的同学,赶紧的!) 做的最多的是古典巧克力蛋糕。听着名字就很朴实,卖相也的确不起眼,没有装饰–一是我懒,二是这款蛋糕本身巧克力香味非常浓郁、油脂含量很高,属于重油蛋糕,不需要奶油裱花来画蛇添足。如果实在需要装饰,可以在表面撒上糖粉,或者更好吃的方式,配一球香草冰激凌。 下面是方子,均转为转载。 第一款:古典巧克力蛋糕。方子出自贝太的菁制美食jj。 原料:蛋黄:4个,细砂糖A 50克,无盐黄油 60克,鲜奶油60克,香草棒1/2支(注:我没有放),黑巧克力 150克(注:我用的是可可脂含量55%的bitter sweet chocolate),低筋面粉 40克,可可粉 40克,蛋白 4个,细砂糖 B 90克(注:这个方子做出来非常甜,可以考虑将砂糖用量减去1/2到1/3),塔塔粉 2克(注:我用柠檬汁1大勺代替)制作方法:(烤箱预热至170度)1, 黑巧克力隔水融化。(保温在40度左右)2, 无盐黄油,鲜奶油,香草棒直接加热融化。3, 将香草棒取出,取其香草籽,把籽放入黄油和鲜奶油中4, 打发蛋黄和细砂糖A 至浓稠,隔水加热至40度。(保温在40度,所谓40度就是温热,和人体体温差不多)5, 将1,2,3,4混合在一起,成巧克力蛋黄糊。6, 蛋白隔水加热到35度,加塔塔粉,砂糖B 打至硬性/干性发泡 7, 低粉,可可粉过筛,与5混合。8, 将打发好的蛋白混入7中,采用切拌的方法搅拌均匀。蛋糕糊即成。9, 将蛋糕糊倒入8寸不脱底蛋糕模具中约8分满。放在烤盘上。烤盘中盛些水,水平面到蛋糕模具1/3高即可。然后把不脱底模具放在烤盘中。10, 放到烤箱中层,烤到30分钟的时候,蛋糕会高出模具,这时降至150度,再烤30分钟。可以用竹签插进去测试蛋糕是否已经熟了。烘培心得:不能烤得太干,否则巧克力蛋糕吃起来会有噎喉咙的感觉。明:1,烤的时候蛋糕会膨起来,烤好后会下沉。因为这个蛋糕是重蛋糕,和戚风不同。也不需要出炉后倒扣,放在桌面上即可。表面有裂痕是正常现象。装饰时可以撒上一些糖霜。2,此蛋糕适合放凉后再吃。所以可以连模具一起放冰冻室里冰冻。隔天再脱模再解冻,冰凉的口感更好吃。可以配一点冰激凌或者打发的鲜奶油一起吃。   第二款:软心巧克力蛋糕。更简单了,方子网上太多了,再此就不赘述啦。我个人更喜欢古典巧克力蛋糕的口味。软心巧克力蛋糕的黄油含量太高,吃起来比较腻,不过当热热的巧克力溶浆从蛋糕中流出,融化掉蛋糕上面的冰激凌时,那种冷与热、苦与甜的交融及对比,对味蕾的刺激还是很难忘的。

Posted in 饮食 | 7 Comments

失眠的夜

连续几天失眠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情绪低落。许多的压力像一团团迷雾让我看不清前面的路;平生第一次知道了欠债的滋味和那种沉重的负罪感,同时默默的谴责自己的事业上的软弱和生活上的浪费:奔30去的年纪,毕业亦有三年,却在自己想要出去读书的时候,拿不出一分积蓄,只能依靠父母……我有说不出的愧疚和心疼,只是这个梦想在心中积蓄多年,不实现我总心有不甘。虽然爸妈都很支持,甚至鼓励我说这样好的学校不去太可惜,但是我看他们省吃俭用的样子,总是心疼的想要落泪。 地震。这两天认真关注了一下灾情才知道有多么严重。我父亲的若干兄弟姐妹及他们一家都在德阳,听说他们都安好之后我就放下心来想别的事情去了,这两天才对那些数字有了感性认识,于是那种无能为力的悲哀涌上心头。我能做什么?捐款么,辞职将近一年、旅游5、6个月之后,我自己已经不剩一分钱积蓄了;捐物么,问道的消息都说不收了;出力么,又乏震区用得到的一技之长,去了只能添乱。如果我是一名医生该多好!当下暂且寄希望于明天在义卖活动中能卖点东西变现捐款了。 孤单的心。在失去他和他之后,我产生强烈的挫败感,开始对感情不自信,甚至劝说自己放弃寻找幸福的想法,妈妈说我命不好,我不知道。有时我也会追溯到遥远的历史,如果当初我没有怎样怎样,现在我会是如何如何(或许我甚至已经实现了我的人生理想都说不定)。后悔吗?或许有一点。但是我知道以我的性格,即使历史倒退我也会让历史重演的。每一个决定每一个行动,在当时我都以为是(即使不是最好,至少也是)最不坏的。 ……也许我只是在家里呆太久,需要从工作中寻得一点成就感了。

Posted in Feeling | 4 Comments

新藏线48天纪行–(26)那些路上的朋友们

我们之所以爱旅行,很重要一个原因是路上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趣的、感人的、伤感的,当然也有时是令人不快的。作为这篇游记连载的结束,我来回忆一下一路走来结识的朋友们吧。 小陈:神山转山时帮我背包的在上海帮亲戚打理美甲店的东北gg,具有东北人热心开朗等等优点。下山时我们一路神侃,筹划着遥远的某天在丽江、拉萨开个甜品店和蛋挞坊。前几天在家附近看到一家新开的蛋挞店,于是想起我们那时的谈起的梦想。 大侠:在日喀则到塔钦的班车上遇到,之后一起转山。大侠之所以被(我)称为大侠,因为他体力超好,吃苦耐劳,热心环保,身体力行。大侠是在深圳工作的山东大汉,也是辞职进藏。大侠没有去北疆,回家休养一阵,便重又抖擞精神去深圳工作了。 Z:在塔钦遇到、后来一起从狮泉河到喀什的北京人士。Z是典型的北京男生:豪爽大方、率性而为。在那样遥远的地方能听到北京话,很亲切。 W:在拉萨遇到的山东dd,在日照工作。十一期间我闲的无聊,于是去了一趟日照,承蒙W热情款待。很天真可爱的小伙子,年轻无敌啊。 也许以后我们会失去联系、甚至忘记姓名,但是旅途中的那些故事和面孔,想来是会常驻心间的吧。

Posted in 旅游 | 3 Comments

新藏线48天纪行–(25)回家

后面的几天就是回家了。在布尔津停留了2天,特意去了一下五彩滩,的确很美,那些五彩斑斓的丹霞地貌会让人惊异大自然竟然有这样神奇的创作。当夕阳将半个天空染成红色时,这些五彩斑斓的巨石也仿佛抹上一层薄薄的胭脂,愈发动人。门票要50元,而且没有学生票。这个价钱对于一个半小时就能游览完毕的小景区来说实在不便宜,不过在新疆一路下来,对高额门票似乎已经颇为麻木了。 从布尔津到乌鲁木齐依然是卧铺大巴。在买票的时候竟然巧遇在阿里若干次碰见的阿甘(就是那个包两辆4500、走到哪里都喜欢就地打牌斗地主的队伍的“队长”)。回到乌鲁木齐之后,除了吃饭睡觉购物似乎就没有了其他的活动,但是吃的很有收获,shopping的也蛮开心,临走时背上一个45L大包,手里一个20L小包,外加两个巨大的塑料袋,里面装着采购成果–各种干果鲜果甚至还有两只打包的椒麻鸡…… 我买的是9.25号中秋节航班的机票,飞机晚点,到家时已经快半夜了,原来的赏月方案也无从实现。朋友们纷纷利用即将到来的十一假期逃离北京,我不免又开始心痒痒。

Posted in 旅游 | Leave a comment

严冬东:GOOD LUCK!

 从朋友的blog转载的呵呵,ms跟我一级。不知他水母id是啥……any way, best luck! 梦想有一天自己也能登一座雪山。谁说的来着,人一生中应该登一座雪山。 p.s.这次珠峰火炬传递的队伍里面怎么不见北大的呢? 引用 bless~ 加油!平安! 专访严冬冬:登顶有信心 珠峰只是开始     视频:严冬冬 登顶有信心 珠峰只是开始   严冬冬: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严冬冬。欲了解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活动的最新消息请看奥运官网。各位搜狐网友大家好,我是严冬冬,欲了解奥运火炬珠峰传递最新最快消息请关注sohu.com。   记者:你好象是本次攀登的大学生队伍中唯一一个已经毕业了的,毕业了还这么执着于攀登,为什么?   严冬冬:对我来说登山这个东西可以说是从一开始接触到就一直热爱的一个活动,也愿意起码,不说奋斗终生吧,但是也愿意作为一个爱好来做。所以说毕业之后继续做登山活动,攀登又是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包括不仅是可以登珠峰,而且是奥运会的火炬手,很难得的一个机会,当然是不惜一切代价来参与这个活动。   记者:毕业了之后你还有攀登过吗?   严冬冬:毕业之后,因为是05年毕业,之后06年去了四川的雀儿山,是自己一个人去了一次,之后又和我们清华登山队去了一次,又是上海交大和复旦的队伍去了一次,在这个活动之后,今年07年又在6月份去了一趟玉珠峰,7月份去了一趟“尼和山”。   记者:你是清华毕业的,我们知道很多孩子毕业之后就工作了,你一直没有工作,一直没有去工作,拿出很多的时间登山,有没有人觉得你不务正业?   严冬冬:我自己都觉得不务正业,但是也没什么,有个人的选择,这种就是通常所说的北漂,大部分你看小说里面的北漂的人,除了特别的之外一般最后都能混上一个好日子过。   记者:你毕业了之后不去工作,你登山的这些费用、钱怎么赚到的?   严冬冬:登山其实因为我参加的攀登不会说是那种一搞就好多万块钱的那种商业攀登,而是除了这个活动之外,基本上都是自己好朋友,或者是清华登山队、学生登山队的攀登,可能一次的钱不是很多,我做一些翻译,有的时候带一些拓展,或者野营队伍完全可以,虽然说挣不了很多钱,比如不能买房子,但是养活自己和攀登还是不成问题的,也不需要很多钱。   记者:你现在已经是一个在登山方面比较成熟的人了,但是我们听说你刚开始的时候好象并不强。   严冬冬:是这样的。   记者:是怎么开始的?   严冬冬:开始的时候其实对我来说,在02年,就是在加入清华的第一年的下半学期,当时叫清华大学科考学会,他们平时登山是做一些体能训练和野营方面的事情,刚接触这个组织的时候,其实我对它做的事情很喜欢,甚至可以说很狂热,但是自己来说是没有任何优势的,无论是从体能,包括耐力、协调性等等,这些方面还是说攀爬的感觉都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说就是天赋很差劲的一个家伙。但是可能就是因为一直喜欢这个,所以坚持做吧。虽然到现在有些方面还是不行,比如如果攀岩,竞技性的攀岩的话就会很差,而且一直没有练出来,但是一直坚持下来的话就会逐渐逐渐的适应各种需要吧。   记者:这次参加火炬上珠峰的活动,你觉得自己能够到达一个什么样的高度?   严冬冬:这个具体能够到达的高度,现在是不好说的,因为一切的安排可能现在连活动的领导也没法最终确定。但是我现在所能说的就是根据去年,应该说是今年4、5月份在珠峰测试活动的情况来说,我觉得这个状态上到什么样的高度都是没有问题的。   记者:已经做好了全部的准备?   严冬冬:应该可以这么说。   记者:本次活动之后你的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严冬冬:对我来说,其实没有太具体的目标,但是我基本上从大学的时候开始逐渐有这么一个梦想,就是我希望去攀登14座8000级山峰,这个可能作为登山的人来说一个是比较大,另外作为一个人的力量比较单薄,所以只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想法而已,但是只要我有机会我会去做的,珠峰应该说是攀登8000米级山峰的开始,应该说从去年开始,加入这个活动以来,对这一类的登山活动,包括山的认识改变了很多,它并不是我原来想的那样,但是是比原来想的更好,而且眼界也更开拓了。这个活动结束之后,我可能会去尝试一些其他的,包括可能国外的像尼泊尔、巴基斯坦的那种山峰。当然这些都是到时候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了,现在没有太具体的计划。 (哦哈哦哈,这篇文是从p那里看见的,我承认 :D)

Posted in 旅游 | 4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