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05

It’s all about memory

回忆,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回忆就像酒,历久而弥香;岁月的流逝,给回忆增添了更多的甘淳――这是猫王Elvis Presley如诗般的Memory: Memories, pressed between the pages of my mindMemories, sweeten through the ages just like wineQuiet thoughts come floating down and settle softly to the groundLike gold of autumn leaves around my feetI touch them and they burst apart with memoriesSweet memories, sweet memories Of holding hands and rainbow cave,And twilight trimmed in purple hazeAnd laughing eyes and simple waysAnd quiet nights and gentle days with you 的确,一些琐屑的情景在回忆中显得愈发动人:雨后的彩虹,晨曦的紫色雾霭,紧握的手,微笑的眼,与恋人共度的静夜良辰。这些是甜蜜的回忆。而那些痛苦哀伤的部分,则被记忆之网过滤掉了,留下的只是美好的部分。对于心痛的故事,我们会选择性失忆;谁愿去碰触那些尚未愈合的伤疤呢? Memories, light the corners of my mindMisty water color memories, of the way we wereScattered pictures of the smiles we left behindSmiles we gave to one another, for the way we wereCan it be that it was all goes simple thenOr has times rewritten every line?If we had the chance to do it all againTell me, would we, could we? Memories, maybe beautiful and yetWhat’s too painful to remember, we simply choose to forgetThough it’s the laughter we will rememberWhat ever we remember The way we were 这首曾获奥斯卡电影插曲奖的The way we were, 由Barbara Streisand绵长、悠扬而清澈的女高音唱出来,那份怀旧的柔情,那份相爱的纯情,真是浓得化不开。 Summer kisses winter tears,而沉淀在记忆中的,或许更多是那些温柔的吻,而不是冰冷的泪吧。面对有时冰冷残酷的现实,我们总还可以在那些温馨的回忆中取暖――只是不要生活在回忆之中。但是假如一切可以重来,即使这个“假如”成立的话,我们是否会重来?是否会有不同的结局?是否那些背叛和伤痛就可以避免?是否就不会有人再追悔感伤?很难说,很难说,历史像一只调皮的小狗,总是追着自己的尾巴兜圈子。 或许最著名的关于回忆的歌,当属Andrew L. Webber的歌舞剧Cat(《猫》)中那首Memory。 我现在还记得4月27日到5月8日(?)《猫》在北京上演的那几天,我多么犹豫,数百元的票价实在让我望而却步,那真是一种“想看而不能看的伤痛”,只好买张盗版DVD作为替代。 对《猫》的兴趣,源于这首Memory。我所听到的版本是Eleine Paige演唱的。这是一只猫的memory,在夜幕的笼罩下,在路灯昏黄的光线中,一只猫,用她那凄美柔婉的声音,回忆着她过去的美丽和幸福。 Memory, all alone in the moonlightI can smile at the old days, I was beautiful thenI remember a time I knew what happiness wasLet the memory live again 而夜终会过去,白昼总要到来,新的一天,不知将是怎样一个开始? Daylight, I must wait for the sunriseI must think of a new life, and I musn’t give inWhen the dawn comes, tonight will be a memory tooAnd a new day will begin 在孤单的夜色中她有回忆作伴,在喧闹的白昼中她却只有孤独。但唯有这孤独,才是活生生,才是真实的。这个拥挤不堪的星球上,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在游荡。 Touch me, it’s so easy to leave meAll alone with the memory of my days in the sunIf you touch me, you’ll understand what happiness isLook, a new day has begun 或许美好总是短暂,或许太渴望的东西反而容易失去,或许轻易得到的关怀往往不被珍惜,或许她只想怎样对他好一点再好一点,而他只想着怎样离开怎样逃出这爱的束缚。但是不论怎样,新的一天终究来临,memory在reality面前还是要躲到记忆的层层屏障之后去。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2 Comments

2004年1月2日 于北兵马司剧场   海森保不确定行定理为了探求真实,3次重演但是,真相是可以被重演的么?我们可以无限逼进真相,却不可能重复,完全的重复已经发生过的事情为了保证达到最大限度的接近真相,这时程序的价值就凸现出来了所以,有了程序正义的概念…也许是扯远了:) 看着话剧不禁想起了高中的物理课,倍感亲切,一个个熟悉的名词,一个个如雷贯耳的名字.海森保,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 还有他所提出的那个问题,如果当你的祖国不幸正是战争中非正义的一方,那么,我们还应当,或者说,应当怎样去爱国?纽伦堡审判,是所谓正义对非正义的审判,但其实更主要的是战胜这对战败这的审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么?格老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中禁止非正义的战争,那么,还有一种战争是"正义"的么?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2004年1月12日 于首都剧场   老实说,收信快乐远远不及我对他的预期。多少给我一点矫情的感觉。40块钱的票价实在不菲,不免有点心疼。 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芬讲述她妈妈的时候,她一生都在追逐幸福,希望找到一个幸福依靠;但是幸福是靠不住的,一靠它就倒。想起了梅艳芳,一个很有才情风化绝代的女子,追逐爱情却只能看到爱情从手中溜走。 另一段就是结尾高潮部分,芬抱着那个给她快乐何希望的信箱,留着泪说,原来,拥有只是失去的开始;老天给了她那么多,青春,美貌,爱情,家庭。。。却又一样一样的从她手里拿走。她有过很多,却又从未真正拥有过什么。 最后芬死了,对她和他未免不是最好的解脱。她不必再受苦,他不必再徘徊于良心和感情之间。 芬的不幸是必然的么?如果她不是那么放纵自己,如果她不是以一种仇恨的和报复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她是否不会那么凄凉?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2004年4月28日,于北大大讲堂   真奇怪为什么那么多负面评价.我是被深深感动了,以至于要落下泪来(大家不要笑话我啊).演员诚然有很多不足,比如罗伯斯比尔演的僵化,布景也可以换的不那么频繁以至于有点混?的感觉,但是瑕不掩玉.我喜欢这部剧,因为它对人性的思考,对革命,暴力,正义,公平…的?考.我喜欢它首先是因为我喜欢93年这本书,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里,重重叠叠的矛盾,复杂?人物性格,尖锐的社会问题. 郭文的那2段独白多精彩!他是一个真正的贵族!侯爵先生也是,他勇敢,无私,忠心耿耿,舍身取义,为什么他不应该活下来?为什么一定要处死他?为什么要处死郭文?法律不是机械死板?,法律是人性的,国家强制力量所制订出的实在法之上,是人类的良心和正义,或者说是自然?,这才是永恒的最高的法! 郭文和他老师的那段对话,雨果似乎是借郭文的口说出了他对革命的看法.是的,为什么不应该避免无谓的死亡和流血?在革命的激情下,在人民的名义下,多少死亡和罪恶?人民,多少罪恶假你之名行之!卢梭和伏尔泰恐怕不会料到,他们启蒙的结果,带来的不是民主自由博爱,?是更加赤裸裸的暴政,残杀和盲目的憎恨. 我一向不喜欢革命这个次,革命对我意味着流血,专政,独裁,意味着对民主和自由的剥夺,不论以什么名义的革命.一个好的社会,应当是通过司法途径来化解社会矛盾,而不是通过暴力 在看话剧的时候想到很多,我还是更喜欢国话,胜过人艺,呵呵.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这是去年5月看的话剧,现在贴上.   因为有了第一次博票经历,有点激动,所以也罗嗦几句说说买票过程:)     去看等待戈多可以说是临时起意,因为riji要去看.我手头并没有票,当时就做好了看不成话剧就去逛街的打算.     倒了首都剧场门口,不见往常的兜售入场券的场面,倒是有几个票贩子手里攥着人民币走上前来,顿时感觉不妙.去售票处问,学生票早已售罄,<情人>的票更是光光,我此时想看的2个剧都求之不得,只好让riji先进去,我在门口继续守候.     开场几分钟后,一个madam骑车过来,顿时被黄牛围住,我也凑过去看,客气的问她有没有a spare ticket to sell,居然有,而且她很大方的接受了我20元的出价,给我一张60的学生票.心里高兴极了.     下面说正经的.进场后就近入座.看不清演员的表情,但是右面的字幕还是很清楚的.字幕配的还算不错,基本同步,翻译的也满好,这是我第一次看外文话剧,还不太习惯兼顾字幕和演员,后来索性不看字幕了,专心看舞台,竖起耳朵练习听力.     坦白的说,散场后感觉还是一头雾水,懵懵懂懂,说不清贝克特究竟通过这部话剧究竟想要表现什么.人生如梦?世事无常?"the world is a stage, the stage is a world",我们都在自己的舞台上演着一幕幕悲喜剧.     戈多是谁,是什么?一个梦吗,一个憧憬吗,一个苟且偷生的理由吗,一个碌碌无为或者无所事事的借口吗?或许都是吧.在不停的追逐一个目标,一个理想的同时,或许又不免隐隐的担忧,追到头,会不会发现那个影子不过是戈多的化身而已.     贝克特,他看过了太多的苦难,经历了二战,或许看构了世态炎凉人心冷暖,于是悲观:这世界不过是一个匆匆旋转的球而已,我们每个人都在匆匆的不知奔向何处…反正不论怎样,最后的归宿总是坟墓.一切都无聊,一切都虚幻,人生本来就是没有意义的,每个个体只是社会这个大机器上的一个小小零件而已,同样的零件多得很,随便可以拿来替换,你个体的个性是不重要的."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无意义的",无望的等待才是这个世界最真实的状态.支离破碎的语言,颠三倒四的舞台动作,恰是他心目中真实生活的写照.     虽是荒诞派经典之做,我却不觉得怎样荒诞,反倒感觉它十分的厚重.在那些似乎破碎的只言片语后面,我努力的揣测着作者要传达的信息.破败的布景,落魄的人生,不禁让我觉得悲凉.百无聊赖的弗拉基米而和埃斯特拉港这两个流浪汉疯疯癫癫不知所云,甚至无聊到以上吊作为娱乐;原来死亡也可以轻松如游戏.连狗都不如的仆人却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幸运儿,他不但会唱歌跳舞,还会思想,"大声"的思想,但是他的"思想"不过是些毫无意义的碎片而已.     第二场,pozo(?)和他的仆人lucky又回来了,但是这次却一个成了瞎子,一个变了哑巴.这是什么意思?世事无常?我不解.但lucky一样是不幸的猪狗不如,potso一样的趾高气昂.     终于第二个月夜又来了,那场景让我想到"月上流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戈多一如既往的"明天一定来",昨天明明见过的小孩子今天却说从未见过他们两个先生,人生如梦吗?什么都是假的?     发现自己写的也是支离破碎不知所云.最后八卦一下,呵呵,几个演员的声音都非常好听,很有磁性,很有味道,那个金发小男孩非常可爱,演lucky的那个人其实很年轻也很帅:P 

Posted in 娱乐 | Leave a comment

Posted in 娱乐 | Leave a comment